大概是這樣子的,回歸到一開始在與夥伴們討論和發想的過程中,我想我們創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,我們意識到一些問題的存在,也深信我們就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最佳組合與答案,才會有熱情和動力去面對前途的困難,才能夠成就目標而堅持下去。
引爆運動成立到現在算算也要快三年了。我沒創業過,我不是專家,我很多不會,我時常犯錯,我時常悔恨,記錄我在引爆創業過程中有感的事情與想法,也算是一種進步和收穫。
在談為什麼要創業之前,我想交代一下為什麼會離開上班族、打工族的角色。
還沒開始引爆前,從來沒想過要創業,我認為去知名公司上班,領很多的薪水是最正確的選擇,工作就是如此,成功人士也是如此。
大學念的是新聞系,1999年畢業,2001 年進入 Yahoo! ,開始上班族的職涯,這十多年的時間,自己絕不稱得上是頂尖或是菁英,沒有累積任何名氣或名聲,但也算是在人人稱羨的外商公司 Yahoo!、Microsoft 服務,升職加薪也沒少過,一路順順的走下去,而且持續專注在「數位與網路」上,讓大學畢業沒有任何專長的自己,感覺還有一個可以發揮的題目。
時也、運也、命也
2016 年底我離開服務六年的 Microsoft 台灣微軟,很多人(包括我的父母、老婆、女兒、朋友、同事)不理解為什麼我會這麼堅決離開 Microsoft,其實我自己也很訝異自己會做這個決定,工作當然是辛苦的,是有壓力的,但工作不就是如此嗎?何況大公司、好職位、高級辦公室、天賦聰穎的同事、嚇人的薪資、優渥的福利,似乎不能再更好了。
主要的原因是父親身體出了一些狀況,我想要多花一些時間陪伴家人。但其實 Microsoft 對員工非常非常的好,Work & Life Balance 更是公司內部其中一個信條,公司與主管們都給我非常大的空間與彈性來支持我。
但是另方面,我對工作產生了倦怠與厭倦,我不喜歡進公司,我不喜歡做事,我不喜歡跟老外開會,當時每天都過得很掙扎,父親生病後,心裡更是產生了一股強烈想要逃離現況的衝動。
也沒有考慮太多,也沒有想到經濟的壓力,對以後該怎麼辦更沒有對策,就這樣吧,我在2016年12月離開了Microsoft。
不是為錢、不是為名、
不是為更多時間、不是為了當老闆、不是為影響力
決定離職前,因緣際會下,我認識了一群夥伴,都是運動員。那時候自己也沒有什麼事情做,還蠻多時間的,因此持續和夥伴們對於籃球,對於運動,有了很深刻的討論與互動,我們的志向很偉大,充滿理想性,想要做好多好多事情,所一在 2017 年成立了EMPOWER 引爆運動訓練,我開始創業。但,為什麼要創業了?
為了錢?
因為工作的屬性,因為長期待在「數位網路」的領域中,HP、Yahoo!、Google、Facebook、Instagram、阿里巴巴這些成功創業的故事耳熟能詳,感覺有個車庫就可以邁向成功的道路上。台灣也很多例子,XXXX 被 XX 以 $$$$ 的金額併購、XXXX 赴美成功 IPO、XXXX 獲得千萬美金投資進軍東南亞……這些感覺好像常常在發生的樣子。
但在這些創業成功故事的背後,絕大多數創業的公司都是陣亡的,已賺錢機率來說,創業獲得的金錢,絕大多數都要再投入下去創造更好的規模或是擴充更多的實力;而透過創業獲取金錢的能力,跟在大公司(例如 Microsoft)獲取金錢的能力相較,創業絕對是比較差的。
所以對我來說,創辦 EMPOWER 引爆運動訓練絕對不是為了錢。
為了名?
個性使然,我喜歡默默地按照自己的節奏和習慣做事,看著引爆因為這些事件的堆砌而越來越好,我內心會感到很開心,但另方面,我並不是這麼喜歡得到關注,我也很不習慣透過媒體或是社群媒體講自己或是講引爆。
本來一開始我認為成功不必在我,有對外曝光的機會,把 co-founder 推出去即可,但慢慢地,我越來越明白所謂的創辦人,尤其是全職做這件事情的人,是需要 advocate & amplify 自己還有公司,是需要站在前線上的,我也更加地努力嘗試,並且克服自己的個性。
所以說創辦 EMPOWER 引爆運動訓練是為得到名聲,那更是天差地遠。
為了擁有更多自主時間?
Microsoft 有所謂的 Business Rhyme,每個 Physical Year 都有規律的商業節奏,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,明明白白,清清楚楚,而員工們就可以因應這樣的節奏,去安排自己的時間與計畫。所以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,理論上在 Microsoft 是可以掌控高度的自主時間的。
另外 Yahoo!、 Microsoft 還有很多什麼 work from home、quality time with family 這些,都代表著員工可以享有很多的時間彈性。
開始引爆後,確實感覺好像有更多自主時間,感覺好像有很大的自主支配權,感覺好像想要放假就放假。但實際上,自主就代表著自律,總不能說昨天晚上酒喝太多,今天不要去公司好了或是今天心情不美麗,不要去公司好了。更何況引爆的每個周末、每次寒暑假都是重點,占用到假期是很合理的是情況。
所以說創辦 EMPOWER 引爆運動訓練是為得到更多自主時間,那也不是正確的說法。
為了具有更多影響力?
引爆的 founders 每一個都是強棒,每一個在運動產業都是深具實力與影響力的人,當中最弱的就是我了(關於 founders 這部分,留在之後再說)。儘管他們這麼有實力,但假如引爆連活都活不下去,或是沒辦法做出令人信服的成績,遑論影響力這件事情了。
另方面,如果是想要擁有更多的影響力,我想待在企業內部(例如 Microsoft)認真做事情,一樣可以實現這個目標,更何況,許多的企業是有預算可以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,影響力這事實在不需要透過創業來完成這目標。
為了做老闆?
絕對不是說老闆有多偉大,其實都是這樣的,我們對於一些未知的事情或是角色,都有很多想像的空間,沒有做過 XXX,不會知道 XXX 不為人知的那一面。開始引爆後,雖然人人都叫你一聲哥,但才發現其實人人都是自己的老闆 –
客戶不開心,要想辦法;
股東不開心,要想辦法;
員工不開心,要想辦法;
合作夥伴不開心,要想辦法;
廠商不開心,也要想辦法;
自己不開心,那就沒辦法。
偶然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流傳的文章 “說個笑話,我是創業團隊 CEO ,我賺很多錢",內容雖然有些誇飾,但雖不中,亦不遠矣了。所以想要當老闆,也不是創業的原因。
會創業的原因
不是為錢、不是為名、不是為了擁有更多自主的時間、不用為了擁有更多影響力、不是為了當老闆,所以倒底什麼才是創業的原因呢?
大概是這樣子的,回歸到一開始在與夥伴們討論和發想的過程中,我想創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我們意識到目前一些問題的存在,深信我們就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最佳組合與答案,才會有熱情和動力去面對前途的困難,才能夠成就目標而堅持下去。
當然,這樣的說法,在還沒有付諸執行與實現之前,有許多的漏洞,像是:
- 這些問題,難道之前都不會有人想到嗎?(基本上一定都有人想過,我們不是天才,我們想得到的東西,別人也都想得到。)
- 我們所假設的這些問題真的都存在嗎?還是其實它根本就不是問題,根本無法被解決,或是根本就不需要被解決。
- 假如這些問題真的存在,也可以被解決,那為什麼沒有被人解決呢?還是其實已經被解決了,被滿足了,只是我們不知道罷了。
- 我們哪裡來的信心,認為我們可以解決這些問題?或是我們真的有掌握了關鍵資源,可以解決問題,還是只是我們自以為而已。
但這些疑惑,再怎麼想破頭,可能都不會有答案,只有做下去,只能繼續往下走,去驗證這些問題真的存在,去驗證我們就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最佳答案,我想這也是創業的起點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