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伊始,又是列出願望清單、期許自己邁向美好未來的時刻。企業也需要來個新年新希望,《經濟學人》給了管理者八個建議。
根據傳統,一年之初是個許下新希望、改變自身行為的時刻。
當然,大多數人最後都沒有做到,本著樂觀精神,《經濟學人》依然建議了管理者8個新年度可以採行的管理宣言:
一、給予一些讚賞。
人不只是為了錢才工作,他們也想要覺得自己做出了很有價值的貢獻。讚賞用不著天天都有,也不能太過籠統。挑出員工完成的、展現了額外技能或努力的某件事,並特別給予讚賞,如果能讓其他人聽見就更好。
這對最為資淺的員工來說格外重要,因為他們必定會為自己的地位感到焦慮。
二、記得,你是設定主調的人。
如果管理者常常發怒和罵髒話,那這樣的行為就會被視為可以接受。如果主管幾乎不溝通,自然不太可能獲得有用的意見回饋。如果他們無法遵守承諾,員工願意配合的機會就比較低。
如果管理者常常貶低某位員工,那位員工也會難以獲得同事的尊重。反之,態度輕鬆又開放的主管,比較有機會讓辦公場所輕鬆又開放。
三、你不能推卸責任。
如果團隊成員犯了錯,就要想辦法改正,而且那是管理者的責任。
很有可能,錯誤其實是起因於指示不夠明確,或是將任務交給了錯的人。管理者得從失敗中學習教訓,員工亦是如此。
四、明確訂出接下來一年的優先目標,並好好傳達給員工。
公司(或部門)是否嘗試推出新產品?打算刺激現有產品的銷量?或是想要控制成本?如果你不確定,那些為你工作的人自然也不會知道。這可能會讓人浪費許多心力。
五、別用行話。
使用造作的詞彙和複雜的縮寫,通常是為了含糊其詞,而不是把事情說清楚。就經驗來說,之所以使用不明確的語彙,就是因為沒有明確的事物可說。
如果你打算寄送備忘錄給所有員工,請先仔細讀一遍,然後問自己:如果這是你第一天上班,你是否看得懂。如果答案是看不懂,就要用更簡單的方式表達。
別忘了歐威爾(George Orwell)的格言:「如果能想到日常英語就有的同義詞,永遠不要使用外語詞彙、科學術語或行話。」這也適用於其他語言。
六、聆聽員工的意見。
必須面對顧客和供應商、應付組織官僚的人,正是員工。因此他們的意見回饋非常重要,不能只靠年度員工凝聚力調查。
你是因為他們的技能和專業而雇用他們,請學習仰賴他們的技能和專業。如果你不信任他們的判斷,代表你雇錯了人。如果你不喜歡聆聽員工的想法,請轉行當個體戶。
七、保持會議簡短。
最理想的情況下,會議的持續時間應該像是一集情境喜劇,20、30分鐘最剛好。
《經濟學人》的會議定律假說是,80%的與會者浪費了80%的時間。如果你覺得這個數字不太對,回想一下你參加的最近一次大型會議。在那場會議中,是每個人都有開口,還是由一小群人主導討論?有多少人盯著自己的手機?
很多人參加會議,是因為覺得那是自己的職責,或是擔心錯失了什麼。
會議的目的又是什麼?如果只是為了更新現況,其實可以使用電子郵件或一對一對話(這還有個額外好處,也就是讓你有機會和員工對談)。
所有員工都得參加的大型會議,應該保留給併購、裁員等重大消息。
八、停止團隊凝聚活動。
在樹林中打漆彈、參加軍事野戰課程、用火柴蓋出帝國大廈的模型……,沒有人想做這些事。他們也不想在週末參加員工旅行,而是寧可待在家裡陪伴家人。
想要建立團隊,何不介紹每一個成員,並解釋你希望每個人做什麼就好?這麼做的成本低得多,也可以讓所有人都省下大量的寶貴時間。
依循這八項規則,立刻就能帶來商業成功嗎?當然不行。如果企業沒有吸引人的產品、沒有良好的商業計劃,它們全都派不上用場。
文章來源:天下雜誌